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购房合同
  • 劳动合同
  • 租赁合同
  • 买卖合同
  • 施工合同
  • 销售合同
  • 工程合同
  • 转让协议
  • 借款合同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购房合同 > 正文 2019-11-14 08:08:41

    摘抄加赏析50字【唐诗宋词各5首并各附带50字赏析】

    唐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赏析: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2、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

    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

    ”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是高洁的象征。

    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

    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3、春怨

    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赏析: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

    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

    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

    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

    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

    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

    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4、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5、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赏析: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宋词:

    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连短亭一作:更短亭)

    译文: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

    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赏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

    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

    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2、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

    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

    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

    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

    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

    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3、定风波·自春来

    宋代: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译文: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

    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

    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

    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

    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

    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

    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赏析: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

    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

    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

    市民阶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

    它较少封建思想的羁縻,也比较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

    “男女授授不亲”的封建时代,它表现出一种新的思想面貌,反映文人词里,就形成了《定风波》中这位女性的声口:“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4、诉衷情·眉意

    宋代: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译文: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

    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

    想唱歌又敛容,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赏析: 这首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用字并不多,几个场景切换却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词以形传神,词人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描写,继而是女子的生活片段,表现出了女子内心的苦闷,对于逝水流年的追忆以及痛苦的生活经历。

    上片叙事,写画眉。

    “清晨帘幕卷轻霜”是环境描写,冬日的早晨,寒气袭人。

    “呵手试梅妆”,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女主人公于冬日清晨临镜梳妆,呵气温暖着纤细的双手,精心地在额上勾勒着梅花妆。

    “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虽然时间尚早,却要起床梳妆,表现出日常生活的艰辛。

    “轻霜”,暗示气候只微寒。

    因微寒而呵手,可见女主人公的娇怯,也体现出她迫于生计才如此辛苦。

    “试梅妆”,则突出她的秀慧俏丽。

    下片抒情,写蹙眉。

    上片说到思人,下片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思往事,惜流芳,自成伤”了。

    从举止、容色中,词人窥测女子有感伤的情绪,大概她正在思量着难追的往事,惋惜着易逝的芳年,内心伤感不已。

    此三句,极其成功地对女主人公进行了心理刻画,仅用寥寥数语便便充分表现了她内心的痛楚和感伤。

    5、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摘抄加赏析50字【唐诗宋词各5首并各附带50字赏析】》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