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读书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教师笔记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正文 2019-10-26 07:32:52

    [有关夏和秋的诗和成语]是什么有什么成语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子夜吴歌

    【夏歌二十首】

    高堂不作壁,招取四面风。

    吹欢罗裳开,动侬含笑容。

    反覆华簟上,屏帐了不施。

    郎君未可前,等我整容仪。

    开春初无欢,秋冬更增凄。

    共戏炎暑月,还觉两情谐。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

    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

    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

    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

    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郁蒸仲暑月,长啸出湖边。

    芙蓉始结叶,花艳未成莲。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

    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

    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

    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四周芙蓉池,朱堂敝无壁。

    珍簟镂玉床,缱绻任怀适。

    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

    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

    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

    情知三夏熬,今日偏独甚。

    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

    轻衣不重彩,飙风故不凉。

    三伏何时过,许侬红粉妆。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

    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

    〖子夜吴歌·夏歌〗

    作者: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无题

    谢灵运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曲院风荷

    [明]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夏夜即事】

    红楼梦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标题】:枫桥夜泊①

    【作者】:张继

    【格律】: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全部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2.

    【原文】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

    “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此诗的名句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有关夏和秋的诗和成语]是什么有什么成语》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