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政府政务
  • 分析材料
  • 党委党建
  • 民主生活
  • 先进性教育
  • 保先教育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党建教育 > 政府政务 > 正文 2019-07-25 08:05:02

    医患关系经验交流;宽容和理解是相互的_对医患关系的理解

    医患交流技巧

    医患交流是医生和患者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以达到医疗认识和行为上统一的过程。医患交流并非简单的医患会谈和对话。良好的医患交流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是医德教育的一部分,是成功医疗活动的基础,是人文理念的体现。医患关系基于以开诚布公、信任和细致方式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处理病人的问题。医学伦理学认为医患交流是医德的外化表现;医学心理学认为医患交流的水平对病人的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医学美学认为美的医学语言和医生仪表是医务人员的内在美。

    一、医患交流的意义: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虽然现代技术可以模拟人体的各种病理状态,但书本知识不能代替我们面对的病人那些有生命的、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个体。教科书注意的是医学的规律和典型的客观表现,但病人对疾病的主观感受最为真切,描述最为生动,对医学生认识疾病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交流是医患之间的双向桥梁。医患交流不仅是一项技巧,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医学生首先要懂得医为仁术,救死扶伤。医疗活动体现医生的职业道德。由于病人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以及性别年龄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使用不同,影响其对疾病的认识。如果在某些场合,医生由于语言的意思被病人曲解,则可造成医患交流的隔阂,导致医疗行为上的偏差,引发医患纠纷,最终影响对病人的治疗效果。

    二、有效的医患交流基于沟通的基本技巧:同情心(empathy)、认真的倾听( listening)、专业知识(expert knowledge)和与病人友善的关系(rapport)。

    同情心是指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要体察患者的病痛,不失时机的表达对病人的同情和关注。在病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通过有效的医患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医生与病人的距离,尊重病人的谈话以获得其对医生的信任。对不同地位和职业的病人要一视同仁。如在妇科门诊常常可以遇到未婚先孕的病人,医生应避免对病人的性行为做评论式责问,盲目认为其性生活紊乱而表现出蔑视和厌恶,致使病人对医生态度产生抵触而放弃对医生的求助。应鼓励病人充分叙述自己的焦虑、害怕和担忧。从而使医疗活动不仅是单纯的诊疗,而且成为医学普及教育、改变病人不良观念的一部分。应特别给予山区和农村女性病人极大的耐心和同情,因为这部分病人在交流时更容易紧张或不确切的表述。要用和蔼和轻松的态度缓解病人的紧张。当遇到病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生质疑时,不要表现出愤怒和沮丧。应耐心的与病人探讨其不信任的问题,并介绍本专业领域或相关专业的其他医生,使相互理解达到最佳效果。

    认真倾听病人的陈述非常重要。医生应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体现关注的倾听并不会过多的延长医患交流的时间,事实上可能节约医生的时间。尤其在门诊的医患交流中,如果患者不能确信已被倾听和理解,她可能再次重复所讲的病史和症状。医生应选择可以接近患者的位置,保持目光的联系,尽量避免在与病人交谈时打电话或处理其他事务。尽量避免中断病人的叙述和谈话。医生还可以采用点头、手势及适当的表情鼓励病人继续陈述自己对疾病的感受和反应。有时可以重复病人所谈的问题,以便及时表达、澄清和肯定病人所述病情的程度和状态。切忌医生表现出控制与病人谈话的习惯。在妇科经常可以遇到围绝经期女性滔滔不绝的叙述自己的焦虑和病痛成为overtalkative patient,此时医生应及时的诱导,可采用过渡性提问调整话题,重新回到与疾病有关的讨论中去。避免粗暴的打断病人的谈话而伤害病人的自尊。

    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理解和帮助病人的前提。病人希望医生有学问有技术有能力处理她的病痛。医生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及治疗方案决策的说明,可以有效的获得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从而达到医患之间的真正沟通。协作式处理问题的态度使病人更容易接受医生的建议,确保病人按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对于自恃有学识的患者避免采取驳回和拒绝的态度,应对其从互联网和报刊杂志上获得的不全面的医学常识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指教,并坚持医生自己原有的正确的医疗观念和原则。

    医患关系经验交流;宽容和理解是相互的_对医患关系的理解》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