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生日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离婚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常用申请书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正文 2019-11-13 08:20:50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学是一把双刃剑_双刃剑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课的教学也驶入了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改变科学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学内容得到充实,时间、空间得到控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再现情景、照顾全体学生成为可能,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等。

    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运用中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是最为重要的,用技术有时会适得其反。

    传统教学依然有它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两者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小学科学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科学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到科学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使得原来还是奢望的教学设想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使得教学的组织形式生动活泼,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空间更加广阔,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运用中又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前所未有的好处的同时,由于盲目夸大它的功能,认为它无所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教学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运用中教学效果显著

    1、改变科学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科学课中,教材上的教学内容非常有限,但现代多媒体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在互联网上有着许多专门的科普宣传、科技博览等网站,向我们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有的还面向国外专门开辟了外文专栏、专版,只要知道它们的网址,我们就可以免费进入这些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幻的科学世界。

    而且可以随时访问,获取资料。

    如:中国科普博览网(www.kepu.ac.cn),它分为《生命奥秘》、《地球故事》、《星宇迷尘》、《科技之光》、《万物之理》、《文明星火》六大板块,并以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英文版三种语言模式,通过图文、动画、音视频等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奥秘,以及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科技发展动态等信息。

    另外,绝大部分教育机构网站甚至政府部门、商业部门的网站也都开辟了“科学”、“科技”栏目,以“中央电视台网”为例,其专门设置了一大板块——科教栏目包括探索发现、科学世界、走进科学、百科探秘、走遍中国等数十个项目。

    内容十分丰富。

    确实,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资料,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无需出门、无需花大量的钱购买书籍资料。

    同时经常访问科学相关的网站,会觉得科学研究是一门富有活力、充满挑战的学科。

    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织生动的科学教学,这既拉近了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科学课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主动性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直观而形象。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

    实验证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百分之十五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百分之二十五的内容;但如果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

    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科学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探求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教材《我们自己》一课中有一节叫“我的手”,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一部关于警察如何根据指纹来寻找犯人的小电影,接着启发:影片警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那一个人是犯人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教学内容得到充实

    因为教材编写受到时间、空间等限制,所以内容受到局限,只能列举某时间前的现象、实事等,也还只能列举一小部分,而对最新的科学信息更无法顾及。

    这就使网络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及时搜索大量的最新的又用的科学信息来充实教材内容。

    如: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的一生》一课,学生通过实验只是了解凤仙花生长形成过程,对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并不了解,感受不到其他生物成长过程的复杂多样。

    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有局限性。

    如果这时教师设计动画展示更

    多的植物种类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大自然,获取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网络资源所具有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改变了课程资源的观念,课程资源的载体不再是单单的文本教材,还应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

    因此,通过多种渠道,把各种教育资源组织起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把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图像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把信息资源带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在太空中生活》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先从网络中检索和查找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学生通过检索,认识到到由于地球与太空环境的不同,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丰富的信息是教材无法提供的。

    再让学生进一步搜索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是教材无法提供的最新消息。

    既实现了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时间、空间得到控制

    科学课上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而有些内容难以再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的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的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

    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如极小的细菌和病毒除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可在网路中观看。

    极大的宇宙空间只能在网路中观看。

    如《我们的地球》这一课,本人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从宇宙观看地球的美景,还可以看到地球内部的构造,从而给学生最直观、最形象的感受。

    时间极长的,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先让学生自己去种植,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然而当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相互交流时,仅仅靠语言或各类图片是无法完整的展示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此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漫长的系列过程,学生有了完整的印象。

    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如果说过去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多的是被动接收,那么现在的教育则强调的是要主动获取。

    对于科学课来说,“科学来自于问题,而问题来自于好奇”,只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被激发出来,他们就能自觉提出很多问题,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兴趣,可以自由组织研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从而主动去获取知识。

    兴趣是学习的最长久的原始动机,比如笔者在讲《各种名样的花》这一课时,学生自由组合了如下的研究小组:花的结构、花的用途、花的颜色、各大主要城市的市花、开花与结果等,学生们都能良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并在合作交流中无形地掌握了花相关知识

    6、再现情景,照顾全体学生成为可能

    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不同,必然造成接受知识的程度差异,个别学生当堂难以消化吸收。

    照顾全体学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

    题,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再现情景,照顾全体学生成为可能。

    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件,达到理解接受的目的。

    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辅导负担。

    科学课有许多的实验操作,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相反,如果先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演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反复观看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教药品的使用时,特别是教学具腐蚀性、有毒的药品使用时,本人先让学生反复看媒体演示,掌握正确使用药品的方法,然后进行实验,因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实验方法掌握比较到位,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效果良好。

    7、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

    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是在表述一般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因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就学得朦胧迷茫。

    应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比如《地球的近邻——月球》这一课,理解月相的形成是难点。

    教材利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同时出现三个球体的种运动方式,并标出观察点,看起来一目了然,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

    8、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科学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及时性和交互性。

    可以较好的实现自评、互评。

    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

    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的试卷编辑软件,可以编制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例如:在学习一单元之后,编出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自我测试练习,程序还可以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判断“答对了多少题,答错了多少题”,并给出相应的成绩,同时显示出一些评价性语言,如:“你还要加油啊”、“你要认真呦”、“你真棒”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科学课注重探究,平时多给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及时性和交互性展开讨论、评价。

    事后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轻松,乐意接受。

    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通过试卷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排队,它不仅不及时,而且效果不理想,如今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网络测试软件,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和教学评估,就能根据测试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与评价。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

    ,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反之则不然。

    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千秋。

    1、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替代传统教学的情感教育、交流合作

    科学课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不加控制的以多媒体、网络来替代讲授,实际上是以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来替代语言、感情的交流。

    缺乏情感交流的教学,就像一片荒芜的沙漠,是无法培育出健康成长的学生的。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及学生的情感外露,体验到对科学的热爱,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如教材中多处介绍了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上的成就,教师在介绍时,情感的自然流露,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交流合作能力是社会必须的重要的能力,信息技术虽然使交流、合作的范围更加深入广泛。

    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人机互动增多。

    面对面的交流合作,信息技术是无法替代的。

    人是要步入社会的,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合作,只有具备交流合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

    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

    要开展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替代传统教学的科学探究、亲身体验等活动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

    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而不能简单地通过信息技术演示教给学生。

    如教学《让灯亮起来》一课,只有在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制作开关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简单电路及元件。

    而应用信息技术无法完成。

    再如长期的观察、调查等活动,例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更不能只以信息技术模拟瞬间完成。

    应用信息技术只是辅助工具。

    科学探究、亲身体验是科学课的中心环节,不可舍本求末。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更不能替代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的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探究、得出结论(许多是尚未定论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应用信息技术是无法完成的。

    因为信息技术只呈现客观事实。

    电脑是机器,无思维,只有人具有创造性。

    3、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替代传统板书

    传统的板书过程往往是师生思维过程的再现。

    教师伴随着教学过程的一步步板书,实际上就是在一步步书写着自己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引导和示范作用;同时,师生交流学习体验。

    其次,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需要随机应变,需要教学机智。

    当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顺序与课堂设计不相符合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时甚至要对设计好的板书进行调整。

    这个过程用屏幕无法替代。

    总而言之,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也肯定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它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切忌过分依赖。

    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方式。

    只有让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都为教学服务,我们才能引导学生高高兴兴地学,轻轻松松地学。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学是一把双刃剑_双刃剑的理解》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