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辞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报告叙述 > 实习报告 > 正文 2019-11-17 07:35:19

    【苏轼被贬在黄州时都写了些什么诗词】黄州时期的苏轼

    1、《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

    章楶,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

    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原文: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

    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

    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

    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

    仔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2、《南乡子·春情》

    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一题为“黄州临皋亭作”。

    苏轼因为写诗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成为失去自由的罪人。

    到黄州后,他开始住在定惠院,以后又迁到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元丰四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在临皋亭上倚栏观江,见落日斜照、春意盎然,又逢短暂的春雨令水天生出奇妙的景致,心神激荡,便将这美好的景色记录了下来,即成此篇。

    上阕写词人在临皋亭上看到的黄昏景致,下阕由静景转向描写动景,写春雨骤降骤停,为满江春水增添了新的情调。

    词作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阔大,气势豪迈。

    表现了词人旷达宽广的襟怀,抒发了浓厚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原文: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译文: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

    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

    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

    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3、《初到黄州》

    此诗是苏轼1079年(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十二月二十八日获释出狱,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

    第二年正月初一离开京师,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

    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原文: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译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

    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

    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4、《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5、《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

    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

    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苏轼被贬在黄州时都写了些什么诗词】黄州时期的苏轼》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