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生日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离婚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常用申请书 > 离婚协议书 > 正文 2019-11-12 07:45:25

    文言文翻译送童子鸣序:赠张童子序

    送童子鸣序

    【明】归有光

    【原文】

    越中人多往来吾吴中,以鬻书为业。

    异时童子鸣从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

    数年前,舣舟娄江,余过之。

    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

    今年复来,吾友周维岳见余,为念其先人相与之旧,谓子鸣旅泊萧然,恨无以恤之者。

    已而子鸣以诗来,益清俊可诵。

    然子鸣依依于余,有问学之意,余尤念之。

    尝见元人题其所刻之书云,自科举废而古书稍出,余盖深叹其言。

    夫今世进士之业滋盛,士不复知有书矣。

    以不读书而为学,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恶。

    无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临人之术,纷纷然日竞于荣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

    子鸣于书,盖历能诵之。

    余以是益奇子鸣。

    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

    人日与之居,其性灵必有能自开发者。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被其润者不枯矣。

    庄渠先生尝为余言: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以此知书之神也。

    非书之能为神也,古人虽亡,而其神者未尝不存。

    今人虽去古之远,而其神者未尝不与之遇。

    此书之所以可贵也。

    虽然,今之学者,直以为土梗已耳。

    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吾惧其愈穷也。

    岁暮,将往锡山寓舍,还归太未,书以赠之。

    【译文】

    吴越一带的人很多往来于我们吴中地区,以卖书为业。

    从前童子鸣(曾)跟随他的先人游历(过)昆山,(那是他)还很小。

    几年前,(他)乘船到娄江,我去拜访了他。

    童子鸣把他的诗作拿给我看,已经能够超出众人了。

    今年又来,我的朋友周维岳来拜访我,因为顾念他的先人与(童子鸣的先人)相亲厚的之旧交,说童子鸣漂泊无依萧然,只恨(自己)没办法帮助他。

    不久以后童子鸣带着他的诗作来(拜访我),(他的诗)更加清新隽永可读了。

    然而童子鸣对我还是思慕的样子,(好像)有(向我)求学的意思,我到现在还记着这件事。

    曾经看到元朝人在他们所刻印的书籍上题记说,自从科举被废以后古书渐渐出来,我也深深地叹服他说的话。

    现世举进士之业很兴旺,士人不在知道还有书了。

    用不读书的方式求学,这是子路的癖好,但是是孔子所不喜欢的。

    难怪现在的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在内不知道自身修养之道,在外不知道选拔人才之方法,(大家)乱哄哄地每日争相谋取功名利禄,而逐渐形成社会上的流行习惯,因而天下常常有人才匮乏的忧虑。

    童子鸣对书,大概(都)能够背诵下来。

    我因此更加觉得童子鸣不同凡俗。

    所谓典籍,是天下的神灵、怪异之物。

    人每日与它们在一起,人的智慧必定有能够自行开发的机会。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书所聚敛的(灵气),应当有如黄金珠宝的灵气一样,就像祥云盘曲,护佑在它上面,受到它润泽的事物就(再也)不会枯涩了。

    我内伯父庄渠先生(魏校)曾经对我说:广东人陈元诚,少时不曾认字,(忽然)有一日自我感奋激发,拿来四书整天礼拜,忽然间就能够认字了。

    我因此知道书的神异。

    并不是书能成为神,古人虽然死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一直都在。

    今人虽然距离古代很久远了,但是我们的精神也总能与古人的精神相遇。

    这就是书可贵的原因了。

    虽然如此,但是今天求学的人,却只以为(书不过是)泥塑的偶像罢了。

    童子鸣卖古书,尚且几乎不能生活自给,如今要想探求古书之大义,我怕他的生活会更加窘迫。

    年末,(我)要到锡山寓所去,回到太末,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他。

    【注释】

    1、异时:这里是“往时;从前”的意思。

    (1)不同时候。

    《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

    ”晋孙绰《支遁方向子期》:“支遁、向秀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唐石贯《和主司王起》:“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2)往时;从前。

    《史记·平准书》:“异时算轺车、贾人缗钱皆有差。

    ”司马贞索隐:“异时,犹昔时也。

    ”《新唐书·于頔传》:“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隋有阙书录,唐有访书录,宋有求书录。

    异时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訄书·订孔》:“异时老墨诸公,不降志于删定六艺,而孔氏擅其威。”

    (3)以后;他时。

    《史记·苏秦列传论》:“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宋陆游《跋<西昆酬唱集>》:“记之为异时一笑。

    ”清姚莹《与陆次山论文书》:“异时集成付刻,或即以此书列其首,亦无不可者。”

    2、舣舟:停船靠岸。

    3、出人:超出众人。

    《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谚曰:‘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郄嘉宾。

    ’”宋司马光《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君性嗜学,年十五,志节已皦皦出人。

    ”明杨慎《丹铅总录·史籍·出人不远》:“饱食终日而不学,岂能过人乎?出人,如古言:加人一等;后世言:出人一头地。”

    4、相与:相处;相交往。

    《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红楼梦》第33回:“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5、旅泊:飘泊。

    唐王勃《重别薛华》诗:“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唐皇甫冉《送康判官往新安赋得江路西南永》诗:“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宋叶适《高令人墓志铭》:“自古独立特行之士,无所复望于世,而旅泊其身以苟免者,固已众矣。”

    6、萧然:简陋。

    宋陆游《自笑》诗:“惟馀数卷残书在,破箧萧然笑獠奴。

    ”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

    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叹息。

    ”王闿运《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7、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无从。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李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敷究。

    ”唐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然不如是,则无以来至当之言。

    ”清侯方域《于谦论》:“推其意,以为非我发之,而我又非秉钧者,天下无以专责之也。”

    8、已而:旋即;不久。

    《史记·孝武本纪》:“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

    ’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

    ”《新五代史·梁臣传·霍存》:“存伏兵萧县,已而瑾果与溥俱出迷离,存发伏击之。”

    9、清俊:也作“清隽”。

    清新隽永。

    《宋书·礼志一》:“儒者称公羊高亲受子夏,立于汉朝,辞义清俊。

    ”明杨慎《词品·洪觉范梅辞》:“梅辞如此清俊,亦仅有者。

    ”清阮元《石渠随笔·明太祖仁宗宣宗三帝书卷》:“今晨览卿为余所改之诗,甚是丰采清隽,真有益于日新。

    ”陈衍《<知稼轩诗>序》:“弢庵意在学韩,实似荆公,于韩专学清隽一路。”

    10、依依: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

    《后汉书·章帝纪》:“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李贤注:“依依,思慕之意。

    ”宋倪涛《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江汉,素心久依依。

    ”明张煌言《与张承恩书》:“窃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识荆,使人夙夜依依。”

    11、问学:求知;求学。

    《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郑玄注:“问学,学诚者也。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谓善问学者,必待尽其词理委曲之意。

    ”明宋濂《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府君为儿时,重迟不戏,潜心于问学,及壮,益孳孳自治。”

    12、滋盛:众多;兴旺。

    《后汉书·翟酺传》:“孝宣论六经於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

    ”唐司空图《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其裔孙又能以大义匡奉,且救诸侯之患,宜其百代滋盛矣。”

    13、无怪:不足为奇。

    宋曾巩《与王介甫书》:“比辱书,以谓时时小有案举,而谤议已纷然矣,足下无怪其如此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4回:“原来点了翰林可以打一个大把势,无怪那些人下死劲的去用功了。”

    14、修己:自我修养。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于修己者与!”清姚鼐《复蒋松如书》:“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

    ”参见“脩己”。

    15、临人:谓选拔人才。

    《后汉书·崔寔传》:“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

    ”李贤注:“《韩子》曰,叶公问政于仲尼。

    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鲁哀公问政于仲尼。

    仲尼曰:‘政在选贤。

    ’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

    ’此云‘临人’、‘节礼’,文不同也。

    ”明归有光《送童子鸣序》:“无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临人之术。

    纷纷然日竞于荣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

    16、纷纷:乱貌。

    《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王安石《桃源行》:“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明沈采《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

    17、荣利:功名利禄。

    《吕氏春秋·用民》:“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

    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宋范仲淹《访陕郊魏疎处士》诗:“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

    18、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多含贬义。

    《礼记·射义》:“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19、以是:因此。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新唐书·藩镇传·吴元济》:“又尝败韩全义、于頔,以是兵骄无所惮。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又务综覈名实,搜剔隐奸,推毂善良,摧抑浮竞,以是大不便于小人。”

    20、神物:神灵、怪异之物。

    《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李白《梁甫吟》:“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张纶《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

    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

    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复何怪?”

    21、性灵:智慧;聪明。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初,朱崖李太尉有乐吏廉郊者,师于曹纲,尽纲之能。

    纲尝谓侪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灵弟子也。

    ’”《红楼梦》第91回:“你的性灵,比我竟强远了。

    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说过几句禅话,我实在对不上来。”

    22、开发:启发;开导。

    《北史·崔赡传》:“东宫弱年,未陶训义,卿仪形风德,人之师表,故劳卿朝夕游处,开发幼蒙。

    ”宋欧阳修《与修史学士书》:“辱教,开发蒙滞,实寡陋者之幸也。”

    23、金宝:黄金和珠宝。

    泛指贵重财物。

    《史记·天官书》:“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

    ”唐白居易《议释教策》:“况僧徒日益,佛寺日崇,劳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利于金宝之饰。

    ”清顾炎武《王家营》诗:“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24、卿云:即庆云。

    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

    《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卿云见,喜气也。

    ”清赵翼《养疾未愈书感》诗:“岁晚沧江几回首,卿云五色丽高旻。”

    25、轮囷:盘曲貌。

    《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李善注引张晏曰:“轮囷离奇,委曲盘戾也。

    ”宋王禹偁《送光禄王寺丞通判徐方》诗:“戏马台荒春寂寞,斩虵乡古树轮囷。

    ”清李必恒《吴门徐昭法先生画芝》诗:“垒坷轮囷态最工,披图谡谡起清风。”

    26、覆护:保护;庇佑。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苍疲驽,特为陛下慈恩覆护,在家备教导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

    ”清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菑害之如此。

    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27、庄渠先生:归有光的妻子魏孺人的伯父。

    即魏校(1483-1543),明代官员、学者,与李承勋、胡世宁、余祐善,并称南都四君子。

    其先本李姓。

    魏校居苏州葑门之庄渠,故自号庄渠,字子才,一作子材,母为徐有贞之女。

    28、感激:感奋激发。

    汉刘向《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

    ”《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升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于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29、四子书:即四书。

    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

    此四书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邵懿辰《仪宋堂后记》:“明太祖既一海内,与其佐刘基,以‘四子书’章义试士。

    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于今。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儒卿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

    ”亦省作“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薛福成《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占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

    ”参见“四书”。

    30、土梗:泥塑偶像。

    亦以喻轻贱无用。

    《战国策·赵策一》:“夜半,土梗与木梗鬭。

    ”《庄子·田子方》:“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成玄英疏:“自觉所学,土人而已,逢雨则坏,并非其物。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

    ”李善注:“游尘土梗,喻轻贱也。

    ”唐杜甫《雷》诗:“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宋叶适《<徐斯远文集>序》:“视荣利如土梗,以文达志,为后生法。

    ”清戴名世《与弟书》:“五经二十一史,今之视为土梗,而天下几无读书者矣。”

    31、已耳: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

    而已;罢了。

    32、然且:然而;尚且。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冬十月,葬蔡灵公……灭国不葬,然且葬之,不与楚灭,且成诸侯之事也。

    ”《荀子·荣辱》:“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

    ”宋叶适《绍兴府新置二庄记》:“越为郊畿而民不胜困……若夫命乡论秀,合乐以侑之,古今常礼也,然且寂而无声数十年矣。”

    33、几于:近于;几乎。

    《后汉书·申屠蟠传》:“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於毁灭。

    ”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古人握沐之风,几余永绝。”

    34、自振:自救;自给。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

    ”《后汉书·桓帝纪》:“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禀谷如科。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妾孤穷羸弱,不能自振。”

    35、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

    汉淮南小山《招隐士》:“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明史·彭韶传》:“岁暮者,天道之终。”

    36、锡山:地名,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

    37、寓舍:住所。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迹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志》。

    ”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松江将董用和在京师时,其寓舍与于侍郎谦相对。

    ”清谭献《复堂词录》序:“光绪八年九月,谭献书余安庆枞阳门内寓舍。”

    38、还归:返回。

    应劭《风俗通·怪神》引《管子》:“齐公出余泽,见衣紫衣,大如毂,长如辕,拱手而立。

    还归,寝疾,数月不出。

    ”汉王充《论衡·恢国》:“孝明加恩,则论徙边;今上宽惠,还归州里。

    ”《西游记》第77回:“老孙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淞江亭畔坐垂纶,还归被褐出负薪。”

    39、太末:县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于姑蔑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太末县治在今天的浙江省龙游县。

    文言文翻译送童子鸣序:赠张童子序》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