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读书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教师笔记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正文 2019-11-13 07:58:38

    和祸莫大于不知足相关的名言和事例 关于知足的事例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是削尖脑袋、不择手段去追名逐利,还是以淡然之心、从容对待名利得失?读一读老子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慧语,体味一下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我们就能发现他的许多话语犹如不时敲打灵魂的警钟,使人醉而复醒。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他并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他认为人们需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也就是说基本的吃、穿、住以及文化生活这些自然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他则主张减少到最低程度。

    老子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意思是名利、财富、得失哪个都比不上人的自我重要。

    所以,执著于名利场的人,只会耗尽精神,费尽心机,失去自我,他们积藏的东西越多,实际上失去的就越多,包括人的精神、人格、尊严、品质等等。

    所以,他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忧患,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就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

    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

    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常常由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

    清朝的和珅就是典型一例。

    和珅少时即在銮仪卫当差,19岁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由于他巧言令色,曲意奉承,又办事利落,幸得乾隆帝欢心,官职屡升,充户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正裁、兵部尚书,后为军机大臣。

    和珅位高权重,他借乾隆之名作威作福,凡是对他有意见者就设法诬陷之,而且贪心无限,所以给他送礼者无数。

    他安排乾隆帝游江南,沿途借机捞取金银珠宝以饱私囊;又奉旨去云南,将不送贿赂的云南总督参奏革职;对于陕西抚台送来的20万银两,和珅连正眼也不看便吩咐家人收下;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国送来的珍宝礼品,和珅总是设法占为己有。

    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去世,嘉庆帝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揭发,逮捕了和珅,查明他执政20余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后诏令和珅自尽,宣布和珅20大罪。

    查抄清单如下:……房屋2000余间,田地8000余顷,银号10处、本银60万两,当铺10处、本银80万银,金库内赤金5.8万两,银库内银元宝895.5万多个。

    其他珠宝、绸缎、人参所藏无数。

    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家产为8亿两白银,超过当时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

    难怪,嘉庆皇帝即位抄了和珅的家后,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和珅的下场,不正印证了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告诫吗?

    和祸莫大于不知足相关的名言和事例 关于知足的事例》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