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祝福语
  • 演讲稿
  • 自我介绍
  • 主持词
  • 欢迎词
  • 导游词
  • 贺词
  • 发言稿
  • 口号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讲话发言 > 祝福语 > 正文 2019-10-26 07:35:42

    中国古代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名言名句_关于战争的名言名句

    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①:“忌”加“艹”头。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小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甀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①□①,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①:〔讠翕〕。

    地形第十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五间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中国古代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名言名句_关于战争的名言名句》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