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购房合同
  • 劳动合同
  • 租赁合同
  • 买卖合同
  • 施工合同
  • 销售合同
  • 工程合同
  • 转让协议
  • 借款合同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租赁合同 > 正文 2019-10-25 07:39:13

    名言名句及解释【名句解释】

    名句解释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①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2..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3..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4..残雪压着枝条,树桠上尚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

    戏答元珍

    作者:【欧阳修】年代:【宋】体裁:【七律】类别:【答谢】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字永叔,别号醉翁,庐陵(现在江西省吉安市)人。

    做官后,由于参加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站在比较进步的范仲淹政治集团一边,屡次被降职到边远的地方去。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人,对于当时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他非常注意奖励和提拔人才,象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等人都是他扶植培养出来的作家。

    他的诗,继承了唐朝诗人韩愈的雄健的散文化格,而又有清新流丽的特点。

    说明:这是作者被降官到峡州夷陵县(现在湖北省宜昌市东)做县令时写的。

    起头两句,说山城偏远而寒冷,春天来得比较迟。

    写景寓情,寄托着作者政治上的感慨。

    第三、四两句,写出了山城早春的风光。

    第五、六两句写降官后不愉快的心情。

    未尾两唏,回忆过去,想念将来,有宽慰自己的意思。

    [注释](1)答丁元珍: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另时酬答丁宝臣的诗。

    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

    (2)天涯:天边。

    (3)山城:靠山的城垣。

    (4)物华:眼前的景物。

    (5)花下客:当时的洛阳园林花木十分繁盛,作者曾在那里做过留守判官,所以叫花下客。

    (6)野芳:野花。

    [译文]我疑心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都已经二月了,这个山城里还未见有花开。

    残雪压着枝条,树桠上尚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晚上听到雁的啼叫声,勾起了无尽的乡思。

    病中度过这新年,不免感叹时光流逝,景物变迁。

    我曾经在洛阳的名花丛中饱享过美丽的春光,山城的野花虽然开得晚些,也不必叹息了

    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

    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

    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

    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

    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

    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

    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

    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名言名句及解释【名句解释】》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