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购房合同
  • 劳动合同
  • 租赁合同
  • 买卖合同
  • 施工合同
  • 销售合同
  • 工程合同
  • 转让协议
  • 借款合同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买卖合同 > 正文 2019-11-19 07:42:47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出处 佛说有三种不可说

    佛经中如果真有一模一样的偈子,我估计要哭了,题主也太瞧不起译经的大德了,哪怕一个中学古文水平的人,稍微琢磨下,也可不可能写出文义水准如此不堪的偈子。

    “不可说”在佛经中出现得比较多,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字面意思,不可言说,另一个意思是形容数量多。

    至于真如实相超越思辨,不可言说,这个说法在经典中多有宣说:

    《大宝积经》卷二十二,被甲庄严会:音声及文字,不应随顺转,应知真实义,无行以随行。

    实义无音声,亦无有文字,超过语言数,乃名为实义。

    《大宝积经》卷九十二,发胜志乐会:譬如甘蔗味,虽不离皮节,亦不从皮节,而得于胜味。

    皮节如世话,义理犹胜味,是故舍虚言,思惟于实义。

    《楞伽经》卷四: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

    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

    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

    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

    《楞伽经》卷三:我谓二种说: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佛说华手经》卷六:佛所言说有出世间,出世间法则无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楞伽经》卷二: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义,非言说是第一义。

    《大乘宝云经》卷六:假说世法,非第一义故,虽得世法而不执着;假说佛法,非第一义故,虽得佛法而不执着;假说菩提,非第一义故,虽得菩提而不执着得菩提者。

    善男子,假名言说,名字论量,名为世谛,于世法中无第一义;虽然,若离世法,第一义谛不可得说。

    《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如来依世俗谛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起于执着,如是等类,不应依趣。

    《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

    《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如以空拳诱小儿,示言有物令欢喜,开手拳空无所见,小儿于此复号啼。

    如是诸佛难思议,善巧调伏众生类,了知法性无所有,假名安立示世间。

    《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如来以一切譬喻,说种种事,无有譬喻能说此法。

    何以故?心智路绝,不思议故。

    诸佛菩萨但随众生心,令其欢喜,为说譬喻,非是究竟。

    《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无量义经》: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言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

    ……是故初说、中说、后说,文词是一,而义别异。

    《大般若经》卷八十一,告天子品:佛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亦不闻。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文字言说皆远离故,由于此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皆不可得。

    《楞伽经》卷三:佛言: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人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

    藕益《阅藏知津》卷二十二:佛言: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故无所说。

    乃至般若不可说示。

    《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金刚经》: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婴儿行品:如来虽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无所说。

    何以故?有所说者名有为法,如来世尊非是有为,是故无说。

    释迦牟尼佛付法偈《五灯会元》卷一: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圆觉经》卷上: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楞严经》卷二: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

    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为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马鸣《大乘起信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不可说相。

    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

    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

    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六祖坛经·顿渐品》: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随方解缚,假名三昧。

    《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言说文字皆解脱相。

    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

    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话解脱也。

    《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

    虽复不依语言道,亦复不着无言说。

    《大宝积经》卷一百,无垢施菩萨应辩会:诸智慧者,于无文字假说文字,然不着文字,法性无碍,是故智者不碍文字。

    《大宝积经》卷一○二,善位意天子会:凡有听受,则为取着。

    ……如是听受,当知彼住三种缚中,何谓三缚?一见我缚,二见众生缚,三见法缚。

    天子,若无如是三种见缚而听法者,当知彼住三种净中,何谓三净?一者不见自身,不分别,不思念,不证知;二不见说者,不分别,不思念,不证知;三不见所说,不分别,不思念,不证知。

    《楞伽经》卷三: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

    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

    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

    《大宝积经》卷三十七,菩萨藏会:从境界生,是名为识;从作意生,是名为识;从分别生,是名为识。

    无取无执、无有所缘、无所了别、无有分别,是名为智。

    所言识者,住有为法。

    何以故?无为法中识不能行,若能了达无为之法,是名为智。

    住生灭者,名之为识;不生不灭、无有所住,是名为智。

    《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现量所得,以智自人,不由他悟。

    体性如实,净眼现证。

    《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若诸经中,宜说于道,如是言教名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于果,如是言教名为了义。

    若诸经中说世俗谛,名不了义;说胜义谛名为了义。

    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无二元别,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文句广博,能令众生心意踊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文句及心皆同灰烬,是名了义。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出处 佛说有三种不可说》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