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购房合同
  • 劳动合同
  • 租赁合同
  • 买卖合同
  • 施工合同
  • 销售合同
  • 工程合同
  • 转让协议
  • 借款合同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购房合同 > 正文 2019-11-24 07:29:58

    <茶经>的历史意义?_茶经的意义

    论陆羽《茶经》的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杭州程启坤

    唐代,中国茶文化进入了兴盛期。

    这种兴盛,与文人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其中陆羽的贡献是最大的。

    他著述并发表了《茶经》,亲自奔赴长江流域的主要茶区,调查研究,品评茶叶,推荐贡茶,创导"陆氏煮茶法"等。

    可以说,茶圣陆羽是中国"茶学"学科的创始人。

    陆羽《茶经》不仅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而且很多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这方面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一、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

    所谓"茶文化",广义而言,它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陆羽《茶经》上、中、下三卷,包括了茶的形态特征、字源、名称、药用价值、茶叶采制用具、制茶方法、烹饮器具、煮茶方法、品饮技艺、唐代中期以前历史上有记载的茶事、唐代茶叶产地与品质状况等,内容十分丰富。

    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概述与历史总结。

    既有物质的东西,也有精神的内容。

    在物质方面,《茶经》系统总结提出了采制茶叶需用的十五种工具和茶叶烹饮需用的二十四器。

    精神方面的有种茶、采茶、制茶、煮茶的技术经验总结,也有唐代中期以前有关茶事的历史记载,有人物、有故事、有史实,系统而全面。

    尤其可贵的是,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使茶文化得到升华。

    历史发展到了唐代,茶区已扩大,从《茶经·八之出》介绍的茶叶产地来看,唐代茶区已包括现今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福建、贵州等省(区)。

    饮茶已成风俗,上至帝王宫廷,下至百姓平民,还有文人雅士,佛门寺院等都崇尚饮茶。

    陆羽《茶经》对有关茶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系统地总结。

    因此可以说,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

    二、陆羽《茶经》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国茶事的历史总结

    中国在唐代以前,已有茶文化的萌芽,在不少史书中己有一些零星的记载。

    如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年成书的《尔雅》中,就有"槚,苦荼"的记述;三国《广雅》中有"荆巴间采茶作饼"的记载;司马相如《凡将篇》已把茶列为一味中草药。

    到了晋代,更有以茶倡廉、以茶敬客、以茶健身、以茶治病等多种记述。

    陆羽《茶经》将这些零星分散的历史记述,从浩瀚如海的大量史书典籍中寻找出来,一一作了记录。

    陆羽《茶经·七之事》中,引述了49本典籍中有关茶事的记载,记述的人物有几十个,涉及的茶事有茶的特征、特性、产地、饮用、保健、药用、待客、倡廉、代酒、解乏、茶市、茶神活、茶故事、品茶、鉴赏、祭祀等等。

    内容十分广泛。

    除《七之事》之外,《茶经》的其他章节中也有不少历史记述,如《茶经·一之源》中,讲到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讲到茶字字源的历史记载和茶的五种称谓。

    《茶经·六之饮》中,讲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浴,盛时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指出了茶的发现与利用,起源于五千年前的神农氏,列举了历代与茶有关的历史人物。

    因此可以看出,陆羽《茶经》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国茶事的历史总结。

    三、陆羽是"茶学"学科的创始人

    现代"茶学",狭义而言,它是"农学"的一个分支,"食品学"的一个方面;广义而言,"茶学"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社会科学两个方面。

    所谓茶的自然科学,包括茶的特征特性、茶的种植与加工,茶的类别与品质等方面;所谓茶的社会科学,包括茶业的经营管理、茶的经济贸易、茶的品饮、茶的文化艺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因此有人主张把传统的"茶学"扩充为广义的"茶文化学",作为现代"茶学"的学科。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茶学"学科包括的范围是很大的,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有社会科学的内容。

    通读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从"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直至"十之图"。

    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既有茶的种植加工技术,也有茶的烹饮技艺和文化典故等,基本呈现出了"茶学"的雏形。

    而且书名《茶经》,是有关茶的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专著。

    从此,后人在陆羽《茶经》的基础上,或补充、或模仿,类似著作不少,从而不断丰富着"茶学"学科的内容。

    由此看来可以认为,陆羽是"茶学"学科的创始人。

    四、陆羽创导的"煮茶法"是中国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

    茶道起源于中国,早在三国时《广雅》中就记载有:"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

    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这是唐代以前,关于饮茶较全面的记述,具有茶道的雏形。

    到了唐代,由于饮茶风俗的形成与普及,中国茶道逐渐形成。

    陆羽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地总结与提高,在《茶经》中提出了陆氏"煮茶法"。

    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煮饮用具二十四器,提出了煮茶的具体方法步骤。

    在《茶经·六之饮》"凡茶有九难"中,提出了煮好茶要重点把握好九个方面,即制好茶、选好茶、配好器、选好燃料、用好水、烤好茶、碾好茶、煮好茶、饮好茶。

    在《茶经·四之器》"风炉"一节中,指出在风炉炉身上所开的三窗之上,有"伊公羹,陆氏茶"六个字,伊公是指伊尹,商初大臣,善调羹汤;陆氏茶,指的就是陆羽自己的煮茶法,说明陆羽对自己的煮茶法很自信。

    所以,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论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幅。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这一论述,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陆羽的煮茶法当时已有相当的社会影响。

    后来,常伯熊只是在陆羽煮茶法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当然,这对"茶道大行"也是有帮助的。

    因此,作者认为,陆羽创导的"煮茶法"是中国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

    五、陆羽《茶经》若干论述的现实意义

    陆羽《茶经》的问世,虽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然而,《茶经》中的若干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茶经·一之源》开头,就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的记述。

    这就说明,那时的巴山、峡川一带,就有野生大茶树,这对研究茶树的起源与发源地都有很大帮助。

    2.在《茶经·一之源》中,"上者生烂石,……下者生黄土";"法如种瓜,三岁可采";"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等。

    在《茶经·三之造》中,"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这些都与现代科学种茶的理论与实践相吻合,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在《茶经·一之源》中"茶之为用,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充分论述了茶的功效,同时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这些在现代研究茶的功效与普及茶文化中,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在《茶经·五之煮》中,提出的煮茶要用清洁活水,烧水不能超过三沸,茶与水的比例要适当;在《茶经·四之器》中,提出的要选好茶具,盛茶杯碗要与茶色相匹配等。

    这些,对于现代茶艺工作者研究如何泡好茶,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5.在《茶经·七之事》中,从三皇炎帝神农氏、鲁周公《尔雅》直到《本草》,从近50本典籍中归纳出的茶事历史记载,对现代茶文化工作者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6.在《茶经·八之出》中,记述了唐代的茶区分布,并列举了一些品质好的茶叶产出的地名。

    这些记载,对现代各地的名优茶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陆羽《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进一步深入研究陆羽《茶经》,将对学习和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有帮助;同时,对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事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陆羽《茶经》光辉永存。

    参考资料:http://www.tianmen.gov.cn/tmxx/html/2003/10/20031009172845-1.htm

    <茶经>的历史意义?_茶经的意义》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