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购房合同
  • 劳动合同
  • 租赁合同
  • 买卖合同
  • 施工合同
  • 销售合同
  • 工程合同
  • 转让协议
  • 借款合同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工程合同 > 正文 2019-11-11 07:31:19

    【本人急需导游词】 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你们来江南名楼参观游览。

    下面,我陪同大家一边游览一边介绍。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灸人口,传诵千秋。

    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就是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据史书记载及明了文烛《重修滕王阁记》记载,永徽三年,就是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婪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现在的滕王阁是仿宋建筑。

    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时期较为接近,而宋代的楼阁建筑可称为建筑艺术造型之最。

    宋大观二年,就是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待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诫(字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

    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

    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东方“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

    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门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

    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

    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

    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

    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

    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

    这是南门入园口。

    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

    下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畅园”。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

    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

    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

    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曲风雨桥。

    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

    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

    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

    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山”字;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

    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

    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美的巨卷。

    此碑碑文为令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记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

    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

    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

    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图浑然一体。

    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侧由高低廊入阁。

    正东换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

    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新阁的色彩,绚料而华丽。

    其梁枋彩画用宋工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

    室内外斗拱用“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也按此色调绘制,底色用奶黄色。

    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

    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为红木家具色。

    室外平坐杆油古铜色。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

    江泽民同志1989年和1996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文。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

    这里根据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

    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相会,挥毫作序的场景。

    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综合在同一平面,以传统雕塑手法,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

    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

    厅内月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

    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

    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多米,画面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清末江西历代名人。

    这些人物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个的画面之中,这是一条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

    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正厅两侧,设有贵族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进入西厅的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与《人杰图》浑然一体,西厅陈列了自新阁落成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

    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规格都是1.5米×4.5米。

    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所似匾额。

    东厅两侧陈列有“銮驾”礼器,有朝天镫、月牙戟、判官手、龙风屏、金爪等,由苏州制作。

    南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北耳厅为一茶座,是阁中品茗、小憩之地。

    中厅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徨丹亭》剧本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由此而从一座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

    画面以灰蓝色为基调,采用装饰手法刻画戏剧物,体现神灵感梦的故事情节,通过梦幻来体现汤公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抒发了强烈的爱憎。

    西大厅为“古宴厅”西边梁枋挂一金匾,上书“临江一阁独秀”。

    东墙一面有1.852.65米的铜浮雕《唐伎乐图》,画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

    传说唐玄宗曾听得月宫仙乐,玄宗默记下一半,后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上《婆罗门曲》,与玄宗记下的仙乐相符,玄宗将此曲润色并重新填写歌词,改名《霓裳羽衣曲》,其音乐、舞蹈和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三名舞伎周围,分别雕刻有马术、摔跤、斗牛、横吹等一系列民间游艺竞技场面以及星相等,两侧是操持各种乐器奏乐的艺人。

    整个画面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之景象。

    铜浮雕之下,有春秋朝代青铜器文物的复制品:虎牛祭案、牛头鼎、四足、人面鼎、蹲、博等六件。

    地面铺有红色龙纹地毯,两边有磨漆大花瓶,其高如人,上绘有江西省花红杜鹃,黑衬托,分外艳丽。

    第四层与第二层建筑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个暗层。

    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

    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画《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

    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庚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

    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山川。

    进入西厅的门楣上方悬挂“雄峙”金匾,西厅为“滕王阁竹刻楹联堂”。

    第五层与第三层相似,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是登高览胜、坡襟抒怀、以文会友的最佳处。

    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

    正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东厅中央,陈列了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

    西墙上悬嵌了两幅大型陶瓷壁画,规格都是2.6×2米。

    原画为已故江西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秋园先生所作。

    在边这幅名为《吹箫引凤图》,取材于东汉刘向所作《神仙传》。

    传说春秋时,有个名叫萧史的人,擅长吹萧,秦穆公之女弄玉对他非常仰慕,拜其为师。

    秦穆公曾专门修建一座“凤台”,供他们学习时使用。

    后来,师徒二人结为伉俪。

    弄玉在萧史指点之下,很快掌握吹萧技艺,她模仿凤凰之声,引来凤凰围绕她翩翩起舞。

    数年来,夫妇双双各乘凤凰飞升天界成仙。

    右边这幅是黄秋园先生临摹的五代画家关仝的《西山待渡图》。

    东厅两侧,为“翰墨”、“丹青”二厅。

    两厅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家具,有供书画家泼墨挥毫的书画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极佳环境。

    这里也是前来游览参观的名人题词留言所在。

    有江泽民同志乘兴吟诵王勃序文之余,挥毫书写了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李鹏同志“高阁重临江渚,层楼再出云天”的题词等。

    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苏东坡平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

    东壁悬挂漆画《百蝶百花图》。

    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

    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

    滕王的蝶画当时十分珍贵,有诗云:“滕王阁”创始人李元婴的情念。

    其制作工艺非常精妙,以三合板为底,贴金箔为底色,蝴蝶乃是用细铜丝勾勒线条,将贝壳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画面下部盛开的白色恭维丛是南昌市花金边瑞香,花瓣用蛋壳拼成。

    磨漆画有东方油画之誉。

    五楼是最高的明层。

    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晓渡,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织,人车如流,一派城市繁荣之景象。

    四季之景不同,游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第六层是腾王阁的最高览层。

    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腾王阁”金匾各一块。

    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重檐间的墙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

    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

    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正对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圆地方之意。

    24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

    取意1年12个月,234个节气。

    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

    彩绘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

    最顶端的彩纷,则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

    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之处。

    藻井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

    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候乙”编钟,编磬仿制件。

    编钟为24件,可进行演奏,曾获得1985年的“百花奖”。

    编磬为32件,其厚薄不同,敲击时发音各异。

    此外,还有土东“埙”、“竹乐”、革乐“建鼓”,匏乐及丝乐“瑟”、殷代“虎纹磬”、“铙”等塑件,还有隋唐时代的乐俑。

    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利用它们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

    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破叛将刘武周,军中遂有《奏王破阵乐舞》之曲流传,歌颂其功德。

    李世民即位后亲制《破阵乐舞》,其舞形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

    ”壁画中舞蹈者披甲执戟,作战武士打扮,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

    《破阵乐舞》的队列当中,有两种舞蹈的表演者。

    右边,两名胡人表演以跳跃动作为主的《胡腾舞》,这种舞蹈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石国,也不是唐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

    舞蹈者头戴珠帽,穿窄长衫,腰系宽带,足登软靴,有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

    左边,两名舞者执剑跳起,表演《剑器舞》。

    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公孙大娘善舞剑器,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描绘:“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画面中后部,舞才披狮皮表演《五方狮子舞》。

    五名舞者装扮成五个不同颜色九牛二虎之力狮子,各立一方,表演狮子“俯、仰、驯、狎”等各种情态,有二人扮成“昆仑像”,就是戏狮的人,牵着绳,拿着拂尘彩球逗弄狮子,场面雄伟壮观,与前面的《破阵乐舞》队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画面后都是乐台上下的伴奏乐伎。

    北面为“风墙”,又女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唐代著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在三楼已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白居易在诗中描绘,其服饰“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帐步摇冠,细缨累累佩珊珊”。

    其舞姿。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裾云欲生。

    左边,两名女童踩莲对舞蹈,表演的是《柘枝舞》。

    此舞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境内的江布尔。

    其舞姿节奏明快,旋转迅速,风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

    画面中后部,两名舞伎在圆型地毯上快速轻盈地旋转,表演的是《嘎胡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康国(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即今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

    其舞姿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主要以鼓伴奏。

    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诗云:“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画面后部是伴奏乐伎。

    整个舞蹈场面设置在满塘春水、绿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

    滕王阁的陈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体现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

    滕王阁,是一座名实相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女士们、先生们,陪同诸位游览介绍完主阁的内部陈设,我们的行程也就结束了,希望今后有机会再来,我很乐意再次为你们服务!

    景德镇古瓷厂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瓷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相信大家见得很多。

    那么多姿多彩的瓷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到了瓷都景德镇,我们就不能不去探寻一番,所以今天我就请各位去参观古窑瓷厂,这个瓷厂为什么用“古窑”二字来命名呢?等会儿到了,我再作解释。

    现在我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向各位介绍一点陶瓷知识。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

    ”“食”就需要“器”,所以陶瓷的发明,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

    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类以启示,人们用粘土加水涂抹在篮子上,然后在火中烧烤,得到了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

    人们用这种器皿来盛水,存放粮食、食品。

    陶器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发明了陶器。

    瓷是在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

    瓷和陶相比,瓷比陶细腻、光滑、坚硬;瓷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而陶一般不到1000摄氏度。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在烧制白陶和印纹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和制作工艺,提高烧成温度,创造出了原始瓷器。

    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人惊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如何称呼,只知道是来自中国的,于是就称这奇妙的物品为“中国”,即CHINA;这是为什么在英语中“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一种解释。

    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来景德镇视察时,写下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这样的:“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

    ”景德镇以产瓷享誉世界,素有瓷都之称。

    它古称新平,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这就是说景德镇在汉代开始烧制陶瓷,至今已1700多年,“景德镇”这个名称也是因瓷而起。

    这里的制瓷业发展到宋代已相当兴盛,影青瓷都是当时的一大发明,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真宗皇帝赵恒特别看重这影青瓷的产地,他下令这里的瓷工烧制宫廷用瓷,即御瓷。

    经能工巧匠们的精心制作,这批御瓷尤为精美,而且烧上了“景德年制”的字样,于是普天下的人称这批瓷器为“景德瓷”,朝廷把这种瓷器的产地也改名为“景德镇”。

    当然,现在这个城市远比昔日的景德镇大得多,是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在1953年,景德镇被列为江西省辖市。

    讨论名称时,有人建议改称为“景德市”,但“景德镇”三个字是历史形成的,被全世界认可,分开不妥当,最后还是定名为“景德镇市”。

    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1000多年来,窑火连绵,制瓷业代代相传,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如南宋末年创造了制瓷原料新配方,即瓷矿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创烧了青花和青花釉里红瓷;明代发明了颜色釉、斗彩、釉上五彩瓷;清代发明了玲珑、粉彩瓷等等。

    经过长期的锤炼,景瓷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古窑瓷厂到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情况请允许我在以后的参观中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我们现在来到了昌江区的蟠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冷冻将要参观的古窑瓷厂。

    瓷厂,尤其现代化瓷厂,在国内,在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在景德镇当然也不少。

    但像眼前这样的瓷厂,据我所知,当今世界,只此一个。

    这个厂是采用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奖品的。

    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洞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都是仿古的,所以这个厂被称为“古窑瓷厂”下面请随我进厂参观。

    大家可能已经觉察到了,这里没有隆隆的机器声,道路用青石板铺成,电线杆、电线等现代设施被藏起来了,我们是滞有脱离现代城市喧嚣的清新之感呢?这个厂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和继承明朝以来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瓷技术,再现明、清官窑制造皇宫用瓷的过程;同时也为了集中保护当时散落在全市的明、清时期的作坊和柴窑,把它们按照严格的程序搬迁,复原于此。

    可以说这里保留了陶瓷文化的重要遗产。

    建成后,工厂按古代方式进行生产,制造瓷器,同时对国内游人开放,现在成了来景旅游者的必到之地。

    这一字排开的四幢古作坊和为坯房,每幢占地约600平方米,外形和内部布局基本一样,但制作的产品不同,工艺和设备也有差异。

    请进这一幢坯房,里面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呢。

    请看,古代的制瓷作坊就是这样,它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部分构成。

    正间和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的内院。

    各间均向内院敞开,组合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光照好,建筑、操作工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序,全在这里面完成。

    这是辘轳车,是制作瓷坯的主要设备,它们排列井然有序,各工种操作岗位环环相扣,严谨而且协调。

    请往上看,那个被称为坯架,用木料托着一排排瓷坯半成品,这样的设置使正间的上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廒间即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它*近东门,方便原料运进。

    请大家看西面的泥房,这里很阴凉,里面是经过精制的泥料,它比和好的面粉还细腻。

    工人师傅正在用脚踩,以后还要存放一段时间,再拿去做坯。

    请各位考虑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好!这样先生讲得很好,是为了消除夹杂的泥料中的有机物和空气,因为这些东西都影响瓷坯的质量,所以泥料存放时间越长,揉打越充分,越有利于提高瓷器的质量。

    现在我们来看看内院,这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场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水池,水池上部是个木架子,统称为晒架塘,这可是古老作坊内的重要设施,而且非常巧妙。

    是否有哪位女士或先生能解释它妙在何处?请这位小姐讲一讲,很好!谢谢您。

    水池和晒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池内的水大部分是下雨天储存起来的。

    水是淘洗泥料所必需的,因而既方便又省力。

    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用意。

    我们知道水分是会蒸发的,而蒸发量又随气温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气炎热干燥之时,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增加了池上方晒坯区域的水分,也就是说这部位的气候得到调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架上坯体的干燥速度,坯体干燥缓慢,收缩就均匀,到高温烧成时,就可以减少或消除成瓷出现裂纹的毛病。

    瓷坯大部分是在这些辘轳车上完成的。

    你们看,工人师傅坐在上面,用木棍使劲搅车盘,车盘快速转动,这时即进行做坯或旋坯,工作中车盘转动逐步变慢。

    慢到不能作业时,又使劲搅几圈。

    就这样,*惯性维持车盘运转,所以没有马达的轰鸣,显得安静、和谐。

    这位年轻师傅正在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捋,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坯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

    碗、瓶、罐、缸等器皿都是这样拉出来的,可见做坯师傅的双手是多么灵巧,真可称得上是“万能模具”!

    请看!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出来的初坯至一定的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称为“旋坯”和“利坯”。

    坯体放在中心的木桩上,师傅根据坏体的外形及尺寸要求,使用不同的刀具来旋削坯体的多余部分。

    他基本没有什么测量工具,控制坯体的外形、高低、厚薄等几何尺寸,*得是眼观、手摸、耳听。

    “眼观”、“手摸”似乎还可以理解,但耳听是怎么回事呢?所谓耳听就是用“弹指听音”的方法来确定坯体的厚薄。

    旋坯师傅根据坯体不同部位,不同厚度,指弹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决定何处下刀,旋削多少。

    一件坯正是经过旋坯师傅高超手艺,一丝不苟,一刀一刀地旋削,变成一个形状规整,厚薄得当的半成坏。

    当然,弹指听音,听其音而知其厚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陶瓷艺人长期丰富经验的结晶。

    清代著名督陶官司唐英说:“款式粗细,关乎旋手之高下,故旋匠为紧要之工。”

    这几个师傅在画青花。

    青花是釉下彩,青花料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在坯胎上画好青花纹样后,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

    这些年轻的青花女工,右手拿一支特殊的毛笔,笔尖很细,但笔头是鼓鼓的,饱蘸着青花料。

    碗坯在她们左手上转动,右手下笔灌酒自如,轻重粗细恰到好处。

    大家可看一下表,画完一个碗需多长时间?对,10多秒钟,只需10多秒钟,碗坯上就布满匀称、豪放、带有丰富色彩的茶花。

    从原料到瓷坯,全部工序都在一个坯房内完成。

    看完了景德镇这种特有的制瓷作坊,不知各位有保感相?总的说来,它外观简朴,工艺布局紧凑通畅,既经济又实用,而且方便管理,达到了最佳组合状态,实现了功能、结构、风格三者和谐的统一。

    瓷坯如何变成瓷器呢?这就要把它们送到窑房,装进匣钵,放到窑炉内,经过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的烧炼。

    下面就让我们去窑房看看吧!

    只有景德镇才有的柴窑就在这座古朴的屋子里,请大家留意一下那根烟囱,它们顶部不是圆形,而是钢笔尖形,与众不同。

    为什么呢?有专家讲是为了减少风力对烟囱的影响,使烟囱抽力时不会时大时小,比较的均匀。

    柴窑又称镇窑,是古代制瓷重而关键的设备。

    这座柴窑已被列为省级文物。

    它以松柴为原料,是烧制某些特色传统瓷,尤其是颜色釉瓷最合适的窑炉。

    柴窑长达18米

    【本人急需导游词】 导游词》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