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入党申请书
  • 入党誓词
  • 入党自传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入党介绍人意见
  • 入党志愿书
  • 入团申请书
  • 入团志愿书
  • 少先队入队申请书
  • 思想汇报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入团申请书 > 正文 2019-10-25 07:32:58

    【急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的心理】 指南录后序原文注释

    急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的心理

    文天祥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写《<指南录>后序》,不是简单的、一般地叙述身世,而是在呕心沥血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无限悲痛的奋斗史。

    因此,整篇文章血泪交织,字里行间充满了忠义之气,抒发了对于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救国愿望,代表着民族的正气和人民的呼声。

    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像一根红线,贯串全文,成为叙述的中心。

    文章从总领各路军队跟敌人作战写起,交代了时间和自己当时的身分。

    接着,极写兵临城下,朝廷混乱不堪,百官狼狈无主的景象。

    说明了自己挺身而出,毅然出使的原因和背景,交代了自己出使的动机。

    那种“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的牺牲精神,那种“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的坚强信念,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他是怀抱着这样的精神和信念奉使北行的,所以,当他到达北营,面对重兵在握、骄横跋扈的虏帅伯颜的时候,能够“抗辞慷慨”地同敌人进行辩论,一反以前宋朝使节媚敌惧敌、卑躬屈节、摇尾乞怜的可耻态度。

    当伯颜用死来威胁他的时候,他昂然表示“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镬,非所惧也”,致使敌方“上下颇惊动”,“大酋为之辞屈,而不敢怒。

    诸酋相顾动色,称为丈夫”(《指南录·记事·序记》)。

    至此,作者的叙述使人振奋,觉得国事还有一线转机。

    紧接着,文章急转直下,叙述了吕师孟、贾余庆相继卖国,“国事遂不可收拾”,作者本人也“羁縻不得还”的险恶处境。

    在这样的时候,文天祥放弃了原来“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的幻想,转而诟虏帅”,“数”逆臣,“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他的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洗雪了国家的耻辱,摧挫了敌人的凶焰。

    这一节与前文的“予不得爱身”相照应,进一步表现了文天祥为国舍身的牺牲精神。

    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敌人的幽囚中,在被迫与贾余庆等同伍,前往元朝京城乞降的路途上,曾未被敌人虚伪的“貌敬”所感化,也未被面临的耻辱所压倒,他用唐朝爱国将领南霁云“将以有为也”的名言激励自己“隐忍以行”,寻机逃脱,终于在行至京口的时候,找到机会,逃离了可耻的“祈请使”的队伍,奔赴仍被宋军坚守的真州,开始了几个月的艰苦逃亡生活。

    作者逃离敌人魔掌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力图“中兴”,但不幸被驻守扬州的淮东制置司李庭芝误信流言,疑为汉奸,“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挟匕首以备不测”,再次出逃,奔往永嘉。

    文中“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四句,极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在途中颠沛流离的困苦状况,写出了忠臣志士,孤身奋战,既要与敌人周旋,又被自己人所误解的痛苦心情。

    “不得已”三个字,包含了无限的痛苦和辛酸。

    至此,是全文的第一段。

    第一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而层次清楚地叙述了自己使北被扣和逃脱的经过,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忱和矢志光复、百折不挠的信念。

    如果说第一段是作者简叙自己的经历,那么在第二段里,作者就是较具体地一一列举这些经历,同时以更为强烈地抒情表达了自己悲痛冤抑的感情和不畏艰险、抗敌救国的决心。

    这一段文章以感叹词“呜呼”领起,总叙“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着,作者一口气写了十八个带“死”的句子,以抒情为主,历述了变化莫测的种种危险。

    这是上一节“天高地迥,号呼靡及”的具体内容。

    这里,每一句都含着一个辛酸的故事,都蕴藏着一种复杂的感情。

    虽每句都有“死”字,但句式绝不重复,文势汹涌直泻,感情又跌宕回环,使人读来,如见一个行色匆匆,但意志坚定,在与死亡的搏斗中屡仆屡起、再接再厉、勇敢前进的英雄。

    以下,作者又以感叹词“呜呼”引起沉痛的议论和抒情作为这一段的结束。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感叹经历的危恶,表现了舍身为国的高尚感情,照应了上文“死固付之度外”的话。

    而“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总括一笔,抒发了作者在多次濒临死亡的深沉的痛苦。

    像文天祥这样一个始终把自己和国家连在一起,念念不忘“将以有为”的爱国志士,看到国家如此危殆而个人遭遇又如此惨酷,他心中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

    这个强有力的抒情反问句把读者的感情推向高潮。

    由此过渡到下一段。

    第三段是一段说明的文字。

    作者在这里叙述了自己编集的体例和目的。

    但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说明,也渗透着作者的血泪和期望。

    “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说明了作者是何等的顽强和乐观;“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说明患难的生活给作者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而作者又是何等珍惜记述自己险恶经历的诗篇;“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说明了作者写诗、编集、作序的目的,那就是激励自己,教育后人。

    当作者一卷一卷地叙述着诗集的目录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遍体鳞伤的爱国志士,在一处处地抚摸着自己的伤痕,鼓舞斗志,整顿衣甲,更加奋勇地向前。

    这段文字告诉了读者,作者的编订这部诗集,也如他的不避艰险、挺身奔赴国难一样,是出于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在艺术效果上,这段文字使全篇笼罩上了一种苦心孤诣的气氛,使读者掩卷深思,不能不敬佩于作者坚贞的民族气节、顽强的斗争意志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的情操。

    《<指南录>后序》全文仅八百余字,但在它简洁凝练的叙事中,却充分地表现了作者顽强的战斗意志、积极的救国愿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昂的爱国主义感情。

    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中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忠君的成分,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正是这种阶级局限性妨碍了他对敌情作正确的估计,在出使以前,不切实行地认为“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导致了以后的颠沛流离。

    尽管如此,他那种为了光复故国而英勇献身,同凶恶的敌人、可耻的汉奸、恶劣的环境进行不屈不挠战斗的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答者:skymikie-门吏三级2-1521:27

    觉得应该是“隐忍以行”

    回答者:wwjjssf-初学弟子一级2-1521:30

    隐忍以行

    回答者:fufuma1986-经理四级2-1521:55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

    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

    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整治了。

    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

    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

    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

    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

    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

    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

    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

    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

    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

    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朝廷,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急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的心理】 指南录后序原文注释》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