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入党申请书
  • 入党誓词
  • 入党自传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入党介绍人意见
  • 入党志愿书
  • 入团申请书
  • 入团志愿书
  • 少先队入队申请书
  • 思想汇报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入党自传 > 正文 2019-11-08 07:32:12

    余光中乡愁四韵_乡愁四韵余光中赏析

    ▲余光中--《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

    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

    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

    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

    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

    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

    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

    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

    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

    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

    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大事年表

    一九五零年五月底去台。

    九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一九五二年台大毕业。

    处女作《舟子的悲歌》诗集出版。

    一九五四年与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

    出版诗集《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六年东吴大学兼课。

    九月,与范我存结婚。

    一九五七年在师大兼课。

    主编《蓝星》周刊及《文学杂志》诗的部分。

    《梵谷传》与《老人和大海》中译本出版。

    一九五八年六月,长女珊珊生。

    七月,丧母。

    十月,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一九五九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回台任师大英语系讲师。

    六月,次女幼珊生。

    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之诗辑。

    加入现代诗论战。

    一九六零年诗集《万圣节》及《英诗译注》出版。

    诗集《钟乳石》在香港出版。

    主编《中外》书刊之文艺版。

    一九六一年英译《中国新诗选》在香港出版。

    在《现代文学》发表长诗,<天狼星并与洛夫论战,发表<再见,虚无!,宣告回归古典。

    与林以亮、梁实秋、夏菁、张爱玲等合译《美国诗选》,在香港出版。

    与国语派作家在《文星》展开文白之争。

    赴菲律宾讲学。

    在东吴、东海、淡江兼课。

    五月,三女佩珊生。

    一九六二年获中国文艺协会新诗奖。

    刊菲律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

    毛姆小说<书袋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一九六三年散文集《左手的缪思》及评论集《掌上雨》出版。

    <缪思在地中海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十二月,范我存产了一子,夭折。

    一九六四年诗集《莲的联想》出版。

    举办“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周年现代诗朗诵会”。

    赴美讲学一年,先后授课于伊利诺、密西根、宝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一九六五年散文集《逍遥游》出版。

    任西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一年零三个月,四女季珊生。

    一九六六年返台。

    升任师大副教授。

    在台大、政大、淡江兼课。

    一九六七年诗集《五陵少年》出版。

    一九六八年散文集《望乡的牧神》先后在台港出版。

    《英美现代诗选》中译二册出版。

    主编“蓝星著书”五种及“近代文学译”十种。

    一九六九年诗集《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天国的夜市》出版。

    主编《现代文学》双月刊。

    赴科罗拉多州任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及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二年。

    一九七零年中唐朝《录事巴托比》。

    英译《满田的铁丝网》。

    一九七一年英译《满田的铁丝网》及德译《莲的联想》分别在台湾及西德出版。

    由美返国。

    升师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课。

    主持寺钟学院留华中心及中视“世界之窗”节目。

    推广摇滚乐。

    一九七二年散文集《焚鹤人》及中译《录事巴托比》出版。

    获澳洲政府文化奖金,暑假应邀访澳洲二月。

    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之邀,赴港演讲。

    转达任政大西语系主任。

    一九七三年主编政大《大学英文讲本》。

    应香港诗风社之邀赴港演说。

    赴汉城出席第二届亚洲文艺研讨会,并宣讲论文。

    一九七四年诗集《白玉苦瓜》及散文集《听听那冷雨》出版。

    主编《中外文学》诗专号。

    主持雾社复兴与文艺营。

    应聘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九七五年《余光中散文集》在香港出版。

    在《今日世界》写每月专栏。

    六月,回台参加“现代民谣演唱会”。

    同年杨弦谱曲之《中国现代民歌集》唱片出版。

    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一九七六年出席伦敦国际笔会第四十一届大会,并宣讲论文“想像之真”。

    《天狠星》出版。

    一九七七年散文集《青青边愁》出版。

    一九七八年《焚谷传》新译本出版。

    五月,出席瑞典国际笔会第四十三届大会,并游丹麦及西德。

    一九七九年诗集《与永恒拔河》出版。

    黄维梁编著《火浴的凤凰枣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在台出版。

    一九八零年九月起休假一年,回台担任师大英语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担任《中国时报》及《联合报》文学奖评审。

    一九八一年《余光中诗选》、评论集《分水岭上》及主编《文学的沙田》出版。

    九月,出席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国际笔会大会。

    十二月,出席中文大学“四零年代文学研讨会”,初晤柯巫与辛笛,并宣讲论文“试为辛笛看手相”。

    一九八二年发表文“巴黎看书记”及一组评析游记之论文枣“山水游记的艺术”、“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中国山水游记的知性”、“论民初的游记”。

    赴吉隆坡与新加坡演讲。

    “传说”获金鼎奖歌词奖。

    担任《中国时报》文学奖评审。

    一九八三年诗集《隔水观音》出版。

    中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在台出版。

    赴委内瑞拉出席第四十六届国际笔会大会。

    一九八四年中译《土耳其现代诗选》在台出版。

    赴东京出席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不可儿戏》由香港话剧团演出,杨世彭导演,连满十三场。

    获取第七届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并以“小木屐”再获取金鼎奖歌词奖。

    一九八五年发表五万字论文《龚自珍与寻莱》。

    为“联副”写专栏《隔海书》。

    出席新加坡“国际华文文艺营”,担任新加坡“金狮文学奖”评审。

    先后赴马尼拉及旧金山主持文学讲座。

    《不可儿戏》在港重演十四场满座,继在广州公演三场。

    暑假偕妻遍游英、法、西班牙一个半月。

    九月十日,离港返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

    行前香港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余光中惜别诗会”,由戴天主持。

    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香港文艺》季刊推出“余光中专辑”。

    《春来半岛枣余光中香港十年诗文选》在港出版。

    一九八六年担任“木棉花文艺季”总策画,并发表主题诗“让春天从高雄出发”。

    六月,偕妻赴德国汉堡出席国际笔会,并畅游西德。

    九月,诗集《紫荆赋》出版。

    一九八七年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出版。

    《不可儿戏》由北京友谊出版社出版。

    主持“木棉花文艺季”。

    五月,赴瑞士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八月,三女佩珊与侯光华在台中举行婚礼。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六日,与文友在台北北海墓园以《秋之颂》一书焚祭梁实秋先生,书由余氏主编。

    五月,为纪念五四,应《世界日报》之邀,赴曼谷演讲。

    六月,赴港,在中文图书展览会演讲。

    重九日,六十大寿,在五家报纸发表六首诗,为自己庆祝生日。

    四川诗人流沙河编《余光中一百首》,并附评析,在成都出版。

    散文集《凭一张地图》出版。

    一九八九年《余光中一百首》在香港出版。

    一月,赴吉隆坡,主持中央艺术学院讲座。

    五月,主编的十五卷《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枣台湾..一九七零?/FONT一九八九》出版,并获本年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

    主持“五四,祝你生日快乐”之多场演讲会及座谈。

    五月,《鬼雨..余光中散文》广州出版。

    九月赴加拿大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应“加京中华文化协会”之邀在渥太华演讲。

    一九九零年一月,《梵谷传》重排出版。

    散文集《隔水呼渡》出版。

    七月,在纽约主持长女珊珊与栗为正之婚礼,再往荷兰参观梵谷逝世百年纪念大展,并在巴黎近郊奥维梵谷之墓。

    八月,《不可儿戏》在台北剧院演出十二场。

    一九九一年二月,参加中山大学访问团访问南非各大学。

    四月,应邀赴港参加“山水清音..环保诗文朗诵会”。

    五月,《不可儿戏》在高雄演出三场。

    六月,应美西华人学会之邀,赴洛杉机发表演讲,并接受该会颁赠“文学成就奖”。

    重九生日,在五家报婚发表诗五首。

    十月底,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会,并获该会办赠荣誉会士名衔。

    十一月,赴维也纳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游匈牙利。

    一九九二年二月,父亲余超英逝世。

    四月,赴西班牙塞隆纳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九月,应北京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并访故宫,登长城。

    十月,参加珠海市“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龚氏访问学人”。

    中英对照诗选《守夜人》出版。

    中译《温夫人的扇子》出版,并在台北、高雄先后演出六场。

    十二月,赴巴西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一九九三年一月,福州《港台文学选刊》推出“余光中专辑”。

    二月,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

    三月,赴纽约新生的外孙粟飞黄。

    四月,会晤大陆歌手王洛宾,并由王洛宾将“乡愁”一诗谱曲。

    五月,赴港参加“两岸及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

    六月,《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全》(EncyclopediaofWorldLiteratureinthe20thCentury,Continuum,NewYork,1993)第五卷纳入一整页余氏评传,由钟玲执笔。

    七月,主持“梁实秋翻评奖”评审(自一九八八年迄一九九八年,十一届主持此奖,从未间断)。

    八月,参加《联合报》短篇小说奖及《中国时报》散文奖评审。

    接待湖南评论家李元洛来台。

    九月,与高天恩赴西班牙圣地牙哥,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十月,诗文合集《中国结》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一月,应菲律宾中正学院之邀赴马尼拉讲学一周,并在菲律宾大学演讲。

    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出版,并获本年《联合报》“讲书人”最佳书奖。

    六月,参加藓州大学“当代华文散文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继访上海作协,会晤作家柯巫、辛笛。

    七月,在台北举行之“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作者、学者、译者”。

    八月,在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专题演讲(IstheMuseDead?)。

    九月,中山大学聘任为“中山讲座教授”。

    重九日,黄维梁编撰的各家论余氏作品之选集《璀璨的五采笔》一巨册出版。

    一九九五年四月五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名衔,此为阔别母校四十六年后首度返校。

    八月,孙女栗姝婷生。

    十月,赴布拉格出席国际笔公大会。

    十一月十日,台大五十周年校庆,文学院邀讲来出校友演讲,主讲“我与缪思的不解缘”。

    中译《理想丈夫》出版,并由国立艺术学院庆祝四十周年校庆演出。

    诗与散文纳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之《现代中国文学选》。

    一九九六年一月,散文选《桥跨黄金城》由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四月,赴港参加翻译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论的的不休》。

    十月,《井然有序》出版,并获《联合报》“讲书人”本年最佳书奖。

    十一月,应四川大学之邀前往成都演讲,并首次会晤流沙河。

    一九九七年一月,香港举办“香港文学节”研讨会,应邀发表论文“紫荆与红梅如何接枝?”,为香港作家讲命。

    二月,应马来西亚沙巴留台同学会之邀前往演讲。

    六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研究所钱学武以《余光中诗主题研究》为硕士论文题目,取得学位。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余光中散文》。

    七月,赴英国爱丁保出席国际笔会大会,全家三代齐聚,畅游英国。

    余氏伉俪继游比利时、卢森堡。

    八月,长春主办僵书展,由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余光中诗歌选集》及《余光中散文选集》共七岫。

    应邀前往长春、潘阳、哈尔滨、大连、北京等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

    八月三十日,在吉林大学演讲“诗与散文”,并获颁校客座教授名衔。

    九月一日,在东北大学演讲“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发展”,并获颁该校客座教授名衔。

    十月四日,获取中国诗歌艺术学会致赠“诗歌艺术贡献奖”。

    文建会出版《智慧的新传?/FONT大师篇》,纳入余氏评传。

    十二月二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尔岸翻译教学研讨会“,应邀发表主题演说。

    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应电基金会拍摄“诗坛巨壁枣余光中”影集。

    三月十四月,香港RTHK电视台为香港文学节活动拍摄诗作“珍珠项链”影片。

    四月二十九日,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讨会在高雄中山大学举办,广州王晋民教授发表“论余光中的诗”。

    六月五日,获颁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

    六月二十八日,吉隆坡马来西恶亚留台校友总会举办文华节,应邀前往发表专题演讲“国际化与本土化”。

    七月一日,参加香港文学节,发表论文“一枝紫荆伸向新世纪”。

    九月六日,赴芬兰局“国际传播奖章”。

    十月二十八日,重九日,七十大专,在《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央日报》、《中华日报》、《自由时报》、《新闻报》、《联合文学》月刊、《幼狮文艺》月刊、《明道文艺》月刊共发表十五首诗,一篇散文。

    九歌出版社出版诗集《五行无阻》、文集《日不落家》、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及钟玲主编庆祝余氏七十生日诗文集专书《与永恒对垒》。

    洪范书店出版《余光中诗选第二卷:一九八二?/FONT一九九八》。

    《联合文学》、《幼狮文艺》、《明道文艺》均有专辑祝贺余氏生日。

    中山大学文学院提前于十月二十三日庆生,举办“重九的午后枣余光中作品研讨及诗歌发表会”十二月三十一日,散文集《日不落家》获颁《联合报》“讲书人”本年最佳书奖。

    七十大寿发表新作及新书出版等活动,被台湾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一九九八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

    ▲余光中诗选

    http://www.lingshidao.com/xinshi/yuguangzhong.htm

    余光中乡愁四韵_乡愁四韵余光中赏析》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