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政府政务
  • 分析材料
  • 党委党建
  • 民主生活
  • 先进性教育
  • 保先教育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党建教育 > 政府政务 > 正文 2019-11-08 07:37:54

    杨慎 杨慎的主要成就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

    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

    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

    《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

    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

    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

    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

    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

    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

    其他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

    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

    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

    《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

    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

    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

    ”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

    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

    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

    ”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

    当他来到有川南胜景之称的西昌泸山,看到这里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了名句《夜宿泸山》:“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

    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

    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

    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

    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

    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

    《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姚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

    ”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

    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

    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

    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

    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

    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

    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

    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

    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

    《汉杂事秘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

    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

    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

    另外他还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

    《谭苑醍醐》八卷亦皆考证之语,与《丹铅录》大致相出入,而亦颇有异同。

    引《水经注》载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攻琰营,臣作桥越水射之。

    桥成,遂驰去”。

    此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不载,可补史阙。

    杨慎在文学上既讲求文法,主张诗文用字要有来历,又反对极端的复古主义;反对诗史说;偏爱李白,亦好杜甫,对李白的身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又辨李白为蜀之彰明人,历引其《上裴长史书》与《悲清秋赋》及诸诗句,以证《唐书》称白为陇西人及唐宗室之非,如此之类,考订辨论,亦多获新解。

    揭示理学和心学都存在着“重虚谈”、“多议论”、“学而无实”、“学而无用”的弊端。

    杨慎说:骛于高远,则有躐等凭虚之忧;专于考索,则有遗本溺心之患。

    故曰:“君子以尊德性而道问学”。

    故高远之弊,其究也,以六经为注脚,以空索为一贯,谓形器法度皆刍狗之余,视听言动非性命之理,所谓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世之禅学以之。

    考索之弊,其究也,涉猎记诵以杂博相高,割裂装缀以华靡相胜,如华藻之绘明星,伎儿之舞呀鼓,所倡其功倍于(而效)小,学而无用,世以俗学以之。

    “尊德性而道问学”,本为《中庸》所谓,但宋儒中,朱熹主张以究理问学为主,提倡研读经传,一依圣贤遗教去做,有偏重于“道问学”的倾向,陆九渊讥评其支离破碎;陆九渊主张学者从经典中解脱出来,求诸本心,认为“学苛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有“尊德性”的倾向,朱熹斥责其尽废讲学。

    自南宋朱、陆相争以来,两家之学渐成水火之势,“宗朱者诋陆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

    这对儒学发展影响甚大,诚如程敏政所说:“朱、陆之辨,学者持之至今。

    …其流至于尊德性、道问学为两途,或沦于空虚、或溺于训诂,卒无以得真是之归。

    此道所以不明不行。”

    杨慎在这里则对朱、陆都进行了批评,指出陆学之弊在于“以空索为一贯”,趋简凭虚而入于禅,“学而无实”;朱学之弊在于“以杂博相高”,遗本溺心而流于俗,“学而无用”。

    在他看来,“经学之拘晦,实自朱始”,“新学(此指象山心学)削经铲史,驱儒归禅”,两者对学术风气和儒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这样,杨慎便全面否定了宋儒所倡通学。

    对于当世流行的“道学”(即理学)和“心学”,杨慎亦持全面否定态度。

    他说:“道学、心学,理一名殊。

    明明白白,平平正正,中庸而已矣。

    更无高远亢(言)妙之说,至易而行难,内外一者也。

    被之所行,颠倒错乱,于人伦事理大戾。

    顾巾衣诡服,阔论高谈,饰虚文美观而曰:吾道民、吾心学,使人领会于渺茫恍惚之间而不可琢磨,以求所谓禅悟。

    此其贼道丧心已甚,乃欺人之行、乱民之俦,圣王之所必诛而不以赦者也,何道学、心学之有?”他认为儒学本是“明明白白,平平正正”,“内外一者也”,但承袭宋儒之学风而流行于明世的所谓“道学”、“心学”,尽管名称不一,形式有异,而其实都是只知“阔论高谈”、“虚饰文词”,只说不行,“教人领会于渺茫恍惚之间而不可着摸”的空洞无用之物。

    其恶果,一是欺世,二是乱民,故皆为“圣王之所必诛而不以赦者也”。

    如此之“道学”、“心学”,根本背离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指出心学“削经铲史,逃儒归禅”,又点示理学同禅学也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其指出朱熹《中庸章句》所引程颐“活泼泼地”之类的话就是以佛家语录入章句,他说余尝评之曰:《说文》之解字,《尔雅》之训诂,上以解经、下以修辞,岂不正大简易。

    ……至宋时,僧徒陋劣,乃作语录;儒者亦学僧家作语录……欲求易欲,反为难知;本欲明经,适以晦道矣!甚者因陋就简,以打乖筋斗入诗章,以闭眼合眉入文字,曰:我所述程朱之说,道理之谈,辞达意而已,不求工也。

    噫,左矣!这里所说的“以打乖筋斗入诗章,以闭眼合眉入文字”是陈献章(白沙心学)所为。

    可见,在杨慎看来,“学禅家”而导致儒学之“理”难知,圣道几晦,实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通病。

    此外,杨慎认为,庄子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乃切要之言,丘长春所谓“世间之事尚不能究,况天下之事乎”乃正论。

    而邵雍、朱熹论天则是强不知为知,实为“妄说”。

    他说:“古论天文者,宣夜周髀浑天之书,甘石洛下闳之流,皆未尝言。

    非不言也,实所不知也。

    若邵子、朱子之言,人所不言,亦不必言也;人所不知,亦不必知也。

    ……吾人固不出天地之外,何以知天之真面目欤?且圣贤之‘切问近思’,亦向必求知天下之事耶?”他还对宋儒鬼神之论予以批判,指出朱熹对《中庸》所谓“鬼神为德”之解有悖儒家作书之旨,曰:“宋儒解‘鬼神’二字,支离太甚,既以‘二气’言,又以‘造化’言;……既曰‘人物’,又曰‘造化之迹’。

    则有形有声,视之可见,听之可闻矣,岂不与《中庸》背驰矣?且《中庸》一书,本是平常之理,而引之高深虚地文字,又岂子思作书之旨乎?……故朱子引程、张‘二气’、‘良能’、‘造化之迹’诸说,移以解《易》之‘鬼神’则可,解《中庸》之‘鬼神’则不可。

    ”所以,杨慎讥笑宋儒“杂博”、“支离”、“割裂”,如同“伎儿之舞迓鼓”,既“无古人之学,而效古人之言,如村人学官衙鼓节也”。

    如此,不流入禅,借助于佛家之言以装饰门面,又怎么可能呢?

    对明代中后叶风靡一时的阳明心学有所批判。

    杨慎借云南副使陈梦祥《六经》“一字一义皆圣贤实理之所寓,实心之所发”的话,职责陈献章“六经皆虚”论实“非圣人之蕴”,乃“佛者幻妄之意”。

    他说:“儒教实,以其实天下之虚;禅教虚,以其虚天下之实。

    陈白沙诗曰:‘六经缘在虚无里’,是欲率古今天下而入禅教也,岂儒家之学哉!”杨慎更怒斥王阳明为“霸儒”、“儒枭”,批评其以儒为表、以佛为里,证性见心、“驱儒归禅”,背叛了儒家的经义,说:“迩者霸儒创为新学,削经划史,驱儒归禅,缘其作俑,急于鸣俦,俾其易人,而一时奔名走誉者,……靡然从之。

    ”他又寓庄于谐地对人们何以会对阳明心学“靡然从之”作了分析,引其友之语道:余友蒋兆晕芝善戏语而有妙理,尝论讲学之异曰:“宋儒‘格物致知’之说,久厌听闻,‘良知’及‘知行合一’之说一出,新人耳目。

    如时鱼鲜笋,肥美爽口,盘肴陈前,味如嚼冰,蚁而厌饫,依旧是鹅鸭菜疏上也。

    又如真旦看厌,却爱装旦;此北《西厢》听厌,乃唱南《西厢》。

    观听既久,依旧是真旦、北《西厢》出也。

    公多与辩,但徐徐俟之。”

    擒贼先擒王,对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批判最多最烈。

    杨慎不仅从学术、思想的诸多方面批评朱熹,如在《陈同甫与朱子书》中讥朱熹自立门户,在《文公著书》中责朱熹“违公是远情”,在《俗儒泥世》里中斥朱熹“迂”,在《大招》、《禹碑》、《大颠书》中批评朱熹文学艺术上的失误,在《圣贤之君六七作》中指出朱熹史学上的纰漏。

    如何等等,难以详述,而且,他更一针见血地揭示道:朱熹之学“失之专”,“失之专者,一骋意(己)见,扫灭前贤”,用其自己的理学思想来诠释儒家经典,否定汉唐诸儒经说,以确立其自己的思想权威,而后儒不察,‘失之陋’,‘失之陋者,惟从宋人,不知有汉唐前说也’,只能仰朱熹之鼻息了:“高者谈性命,祖宋人语录;卑者习举业,抄宋人之策论”。

    这必然要导致“经学之拘晦”。

    在《云南乡试录序》中更揭示阳明集心学之大成,鼓倡“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诸说造成了明代中后叶知识界的空疏浅陋,谓:“今士习何如哉!其高者凌虚厉空,师心去迹,厌观理之烦,贪居敬之约,渐近清谈,遂流禅学矣。

    卑焉者则掇拾丛残,诵贯酒魂,陈陈相因,辞不辨心,纷纷竞录,问则口,此何异叟诵诗、阍寺传令乎?究高者既如此,卑论者又如此,视汉唐诸儒且恧焉,况三代之英乎!”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

    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如他任翰林时,明武宗朱厚照问钦天监及众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张口结舌,无以对答,独杨慎从容对曰:“柳星也”,并历举《周礼》、《史记》、《汉书》等文献资料加以说明。

    他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不为尊者讳。

    他在长期流放中,仍然“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史·杨慎传》)。

    在云南永昌边塞荒凉地区,尽管图书资料奇缺,升庵仍嗜书成癖,“书无所不览”,经常对人说:“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明史·何孟春传》)他认为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阅”,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二是依靠“载籍”,从别的记载和书籍中取得。

    因此,他不仅刻苦读书,手不释卷;而且每到一处,就对当地风俗民情进行调查了解,努力学习当地民族语言,从亲身经历与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仅凭自己苦学、实践、记忆,在滇南时就写出了不少笔记、选本以及许多注释性书籍。

    如《南诏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慎候记》、《南中志》、《滇载记》、《记古滇说》等书。

    据《升庵杨慎年谱》的记载,杨慎平生著作有四百余种。

    所以,《升庵外集》序称:“国初迄于嘉隆,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

    ”《明史》本传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著述多至100余种,李调元刊《函海》时,曾作专辑收录所著之书。

    散曲有《陶情乐府》。

    后人辑其重要著作编为《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

    小学:《古音》七书、《丹铅》诸录、《六书博证》等。

    经学:《升庵经说》、《易解》、《檀弓丛训》等。

    文学:《升庵诗话》、《艺林伐山》、《绝句衍义》、《画品》、《全蜀艺文志》等。

    史地:《云南山川志》、《南诏野史》等。

    诗词:《升庵诗集》、《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编纂:《古今风谣》、《古今谚》、《丽情集》等。

    体裁作品名称 诗《临江仙》《送余学官归罗江》《出郊》《竹枝词》《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夏水谣》《三岔驿》《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无题》《柳》《宿金沙江》《病中秋怀八首选一》弹词《二十一史弹词》杨慎喜藏书,时司礼监大藏经厂,贮列朝书籍甚富,他多次至阁中翻览书籍。

    据传曾攫取数册《永乐大典》据为己有。

    其后主事李继先奏命查对时,戏以窃书之名。

    家有“双桂堂”,为读书、贮书之所。

    曾编撰有《杨氏书目》,明末藏书家王道明在其《笠泽堂书目》中有记载。

    清初姜绍书记明一代藏书家,将他与杨士奇、吴宽、茅坤、宋濂等并列。

    杨慎 杨慎的主要成就》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