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辞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报告叙述 > 述职报告 > 正文 2019-10-28 07:31:34

    高三语文_高三语文的诗词鉴赏

    高三诗歌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3年,全国卷)

    过看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

    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全国卷)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5.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2004年,北京卷)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

    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广东卷)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I卷)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1)修辞手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II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III卷)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全国I卷))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案、(1)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恋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竹残,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全国II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1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答案、(1)流水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14、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

    (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06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高三语文_高三语文的诗词鉴赏》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