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申请书 | 党团范文 | 讲话发言 | 作文大全 | 报告叙述 | 合同范文 | 党建教育 | 入党材料 | 心得体会 |
三晋范文网
  • 辞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您的位置:三晋范文网 > 报告叙述 > 调研报告 > 正文 2019-07-24 07:42:50

    [经验交流;真正把握语文作品的艺术精髓的方法] 把握精髓

    经验交流;真正把握语文作品的艺术精髓的方法

    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往往追求一种形而上的风格,作家、诗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往往寄寓深层的思想意蕴和精神上的无限内涵。因此,接受者在文学解读过程中,必须透过作品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去体会和领悟作品的深层蕴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艺术精髓。

    朱熹对此有精彩的论述:大凡事物要说得有滋味,方见有功。而今随文解义,谁人不解?须要见古人好处。如昔人赋梅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十四个字,谁人不晓得?然而前辈直恁地称叹,说他形容得好,是如何?这个便是难说,须要自得言外之意始得。 这个有两重:晓得文义是一重,不知他好的意思,此是一大病。只晓得文义而不晓得意思好处正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大病。传统的语文课习惯于三段论: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分析艺术特色。只是在浅层的文义里兜圈子,把好好的一篇文章随意肢解,最后成了一堆只供任意拆卸的毫无生气毫无美感的机器零件。结果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变得麻木、寡情,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遭到了无情的扼杀,写起作文来空话套话连篇,令人不忍卒读。因此,改变我们的观念与教法势在必行。而朱熹提出的涵冰为中心兼顾文义与言外之意的文学解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朱熹认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由外在和内在两个层次构成的:外在的层次是由语言文字、文体等因素构成的,对于接受者来说,把握这个层次的构成及含义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对作品的外在层次的把握,对作品意蕴的深层解读就无从进行。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又是很不够的。在朱熹看来,文学解读的目的并不在于弄清作品外层要素的构成及其表层的含义,而在于入深处看,去晓得里面曲折,识得他好的意思。因此,文学欣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即透过表层的文义深入把握其背后的深层意蕴。

    朱熹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涵泳的文学解读方法与途径。其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涵泳是以虚静的接受心境为先决条件的。朱熹十分重视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心境,一再强调读者应该虚心静虑,虚心平气于文本之下,患学者不能平心和气,从容讽咏,以求之情性之中耳。这里所说的虚心平气,平心和气实质上是强调通过对无关的心理活动的排除,来达到对文学作品的凝神专注,从而形成一种最佳的审美心境和接受心境,这是涵泳的开始。而要使学生形成这种最佳的审美状态,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注意课文情景的导入和欣赏心境的激发,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做到 虚心平气,平心和气;其次,教师必须具备热情洋溢的人格魅力,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之前自己必须先积蓄饱满的感情,同时要善于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营造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特定氛围,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如《再别康桥》的教学,开篇多媒体展示剑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徐志摩留学剑桥的照片,教师娓娓而谈他传奇的人生故事和他对剑桥的深深眷恋,以唤起学生的预备情绪(罗曼·英伽登语),之后,在肖邦幽雅的小夜曲伴奏下范诵全诗。讲析的过程中,根据诗的意境配以剑桥的多媒体画面,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诗境中,从而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营造鉴赏氛围,也可以通过播放合适的故事片段或背景音乐,适当布置教室,利用一些小道具等,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 预备情绪,为下

    [经验交流;真正把握语文作品的艺术精髓的方法] 把握精髓》由(三晋范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3 三晋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4001712号-1